2011年12月2日,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(ITC)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,称中国的进口光伏产品对美国光伏生产厂家形成“损害”或“损害威胁”。
据了解,针对此次美国“双反”初裁结果,作为中国光伏业的全权代表,机电商会正在研究具体应对措施,并继此前“双反”立案时发布声明后,再度发布了“关于美国对华太阳能电池(板)双反案肯定性损害初裁的声明”。
中国光伏企业联合应诉代理律师李磊介绍,从历史情况看,ITC在初裁中认定无产业损害并终止调查的情形非常少,不足10%。考虑到本案复杂的背景以及高度的公众关注度,中国应诉企业并未寄希望于ITC在初裁阶段就认定不存在产业损害。不过,与ITC不同的是,美国商务部将针对各个企业做出分别裁定。在美国商务部做出初裁后,反倾销、反补贴税将开始适用,进口商将在产品清关时被要求支付保证金或押金。
不论终裁结果如何,提前准备应对是目前所有中国光伏企业的头等大事。
英利宣传部负责人表示,“今年5月,英利就开始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,度过行业难关”。
英利把光伏市场分为欧洲市场、美国和新兴市场、中国市场三大区域,并根据不同的市场分区制定针对性很强的销售策略。这种快速反应机制让英利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,争取到大量的订单。受惠于此,今年三季度英利出货量增加20%。
在巩固欧洲传统市场基础上,英利加大对美国、中国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开发,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强势启动,今年先后完成青海乌兰和格尔木110兆瓦组件供应、锡铁山35兆瓦组件供应等,全年国内光伏组件销量预计将占到总出货量的20%以上,比去年增长近2倍。
除此以外,英利拥有光伏行业完整的产业链条,凭借其全产业链的垂直集成优势,公司具有明显的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