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英国伦敦到巴西里约热内卢,从加拿大蒙特利尔到阿联酋迪拜,浏阳烟花一次又一次在世界各地的夜空绽放,惊艳全球。
湖南的对外贸易正是从花炮、生猪、陶瓷、茶叶这些传统优势产品开始的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,我省对外贸易少之又少。在封闭半封闭的特殊历史条件下,湖南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承担着出口创汇的重任。
“那时候物资短缺,农业大省湖南的东西只要能出口就会被‘疯抢’,醴陵的陶瓷、攸县草席子都是抢手货。”中国外运湖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红宾说。
外贸的春天从1978年开始。那一年,国务院下发一系列文件,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商品生产,办好外贸,办好能增加外汇收入的各项事业。
1993年2月,经国家经贸部批准,浏阳成为我省第一个拥有外贸自营出口权的县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湖南花炮出口占到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。
随着我国拿到“WTO”的入场券,进出口经营权全面放开,出口经营主体步入多元化时代,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。
然而,多年来,外向型经济仍是内陆省份湖南发展的短板。进出口总量不大,居全国20位左右;外贸依存度低,长期徘徊在6%至7%水平,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距甚远。
2013年, “一带一部”新定位,为湖南的开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。2016年11月,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确立,为新时代湖南的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从2016年开始,我省外贸进入高速增长期。2017年增速接近40%,2018年仍然增长30%左右;今年上半年增长40%以上,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,增速全国第二。
1993年,曾红艳就进入湖南外运报关有限公司担任报关员。在她的出口报关单里,过去90%的出口产品是生猪、茶叶、稻谷等农产品,后来各种深加工产品逐渐增多,出现飞机刹车片、混凝土泵车等高端产品。
如今,湖南对外出口,各种产品出口全面爆发。
小到假发、打火机,大到泵车、游艇,出海的“湘品”通过不断研发创新,打造品牌,向国际市场的价值链高端攀升。
作为“小五金之乡”“发制品之乡”“打火机之都”, 邵阳小商品正以崭新的品牌形象阔步走向海外;
中车时代电气生产的IGBT(大功率芯片)模块产品击败国际竞争对手获得国外订单,打开了自主芯片进军国际市场的新局面;
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出口到世界各地,在众多超级工程中大显身手……
现在,湖南已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(地区)建立直接经贸往来,随着湖南对外贸易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,市场日益多元化。上半年,全省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额514.6亿元,增长53.6%,高出同期全省外贸增幅13.5个百分点。
从满足外汇需要开始的外贸,在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成为拉动经济前行的三驾马车之一。
一组数据反映出这个巨变:1985年,全省进出口总额为319万美元。到2018年,这个数字增长为465.3亿美元,增长近1.5万倍。